编者按:5月17日,学校党委书记张建华在《中国中医药报》发表了题为《学史增信 培育杏林英才》的文章。文章指出,广州中医药大学作为中医药人才培养主阵地,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在传承守正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推动中医药的传承与传播,培育有家国情怀的杏林英才,擦亮中医药这块金字招牌。现引述全文如下。
学史增信 培育杏林英才
广州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 张建华
5月1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南阳市考察时,先后到医圣祠和南阳药益宝艾草制品有限公司了解中医药发展和艾草制品产业发展情况,并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我们要发展中医药,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
鉴往知来,学史增信。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医药院校作为中医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应当秉持文化自信,培育有家国情怀的杏林英才,培养融通中西的现代中医人,为人类健康保驾护航。
传承红色基因 扎根中国大地
我国高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事关全局、事关根本、事关方向。广州中医药大学高度重视挖掘中医药发展历程中的德育元素和价值观念,将中医蕴含的家国情怀传递给一届届学子,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融合贯通,释放育人的最大能量。一代代的“广中医”人传承“广中医”的红色基因,激活内心的精神力量。从两次联合全国各地名老中医“八老上书”,推动中医事业持续发展的国医大师邓铁涛,到“非典”战场上英勇牺牲后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的叶欣,再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场上的“广中医”人,每一代“广中医”人都在用行动书写中医药发展的新篇章。学校将继续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有家国情怀、仁心仁术的中医药接班人,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向国际舞台。
强化中医思维 培育杏林英才
中医药这一千年瑰宝如何焕新彩?这是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的问题。他指出:“要加强研究论证,总结中医药防治疫病的理论和诊疗规律,组织科技攻关,既用好现代评价手段,也要充分尊重几千年的经验,说明白、讲清楚中医药的疗效。”
广州中医药大学将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作为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抓手,在传承守正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加强基础研究,培养创新型人才,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在科学研究方面,学校着力打通体制“堵点”,激励更多科技人员勇闯科研“无人区”;运用现代思维和技术,解决古老中医提升的“卡脖子”问题。比如,中药产业研究复杂、链条长,卡脖子问题多,对中药活性成分研究,学校团队已走在前列。为了攻克“种子芯片”难题,科研团队优化药材种子的质量,从源头上更好地提升中药药效。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构建了以“立足临床学经典,应用经典强临床”为特点的“重经典、强临床”高素质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以中医思维培养为核心,以实践能力培养作为课程体系改革的主线,突出中医经典课程和临床实践的核心地位,增设国学概论等必修课程,设立中医经典等级考试必修学分,提高中医类经典课程的学分比例。发挥国医大师、名老中医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长学制学历教育,先后创办了8年制、9年制拔尖创新人才班,构建卓越中医人才培养改革试验区。学校在遵循“继承不泥古,发扬不离宗”的基础上,不断深化经典课程和临床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按照“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要求,打破传统医学教育的分段式培养,实施中医经典学习、临床实践培训全程贯通的教学改革。
推动海外传播 传承中医精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医药积极参与全球抗疫,被多个国家借鉴和使用,成为疫情防控中国方案的一大亮点。但是中医药要走向世界,一定要加强对外交流合作。近年来,学校从两个维度加强对外合作交流。一是中医医疗服务。学校长期坚持在科摩罗等国实施青蒿素复方快速清除疟疾项目,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充分肯定。2018年起连续两年派遣医疗队前往加纳,让中医疗效传播到世界各地,为世界人民健康贡献了中医力量;二是在学术交流层面。多年来学校与美国、澳大利亚、瑞士等国家加强交流,学习全世界先进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理念,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接下来,学校还将推进与境外高水平大学开展联合培养,推进与境外高校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学位互授联授,培养具有宽广国际视野的新时代人才。
学史增信,培育有家国情怀的杏林英才,坚持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才能擦亮中医药这块金字招牌。
链接:http://www.cntcm.com.cn/xinwen/2021-05/17/content_89965.htm